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 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走上科创板舞台
见习记者 毛艺融
随着一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从高校、技术技术实验室、资本者走科研院所走上科创板的深度上科舞台,越来越多的融合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技术、大批产业和资本的关键攻关深度融合。
Choice数据显示,创板截至11月21日,舞台市值超千亿元的技术技术A股公司中,董事长最高学历为博士的资本者走占比27%。创始人高学历的深度上科特点在科创板公司中更为明显,超六成科创板公司创始团队中有科学家、融合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大批近四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关键攻关例如,创板创始人路新春教授带领清华科研团队创业;创始人为电子元器件专家。
宏观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支持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解决科学家创业的痛点,即短期内无法盈利但需要持续研发投入支持。这些企业可以借助科创板平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科创板实控人、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等“关键少数”呈现出“高学历”和“硬科技”的鲜明特征,不仅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掌舵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带头人”。例如,总设计师胡伟武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CPU“龙芯一号”,打破了英特尔等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创始人张国良带领团队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鲁先平及团队成功研发西格列他钠,打破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难以对因治疗的长期困境。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高精尖行业的龙头“科学家企业”成长迅速,在二级市场获得各方投资者青睐,例如,是流程工业控制龙头,创始人为中国自动化领域专家,自上市以来截至11月21日,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75.5%。
“科学家创业的企业往往更关注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这对于我国科技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王昕表示,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倡导、鼓励、推动产学研结合。
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提出,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据统计,已有超三成科创板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研究基金。
谈及未来,王昕认为,在政策引导下,随着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发展通道将进一步打通,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选择创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保险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细则出台 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 中信证券:维持奈雪的茶买入评级 目标价8港元
- 三部门印发通知 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
- 卷土重来:桥水正重新做空欧股
- 苏宁易购在内江中院被申请破产?回应:案件不涉及苏宁易购集团,申请人与苏宁易购并无债权债务关系
- 布局“合成生物”“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 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沪举行,聚焦绿色、智慧、低碳等
- 苹果507页诉讼文件曝光:指控Corellium以恶意目的制造iOS虚拟化工具
- 期货大咖聊大宗:技术面、基本面均偏空 关注螺纹钢05合约做空机会
- 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