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拟降低五类科技公司上市门槛:涉新信息技术、先进硬件
港交所也要下调科技公司上市门槛了。港交
10月19日,所拟司上市门术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中表示,降低技公槛涉进硬件为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类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新信息技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港交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所拟司上市门术先
2022年10月18日上午,降低技公槛涉进硬件香港,类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时展示新一份《施政报告》,新信息技这也是港交他上任后将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
李家超表示,所拟司上市门术先中国香港是降低技公槛涉进硬件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类科也是新信息技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金融服务业亦是香港最大支柱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五分之一,香港方面将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举措除上述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外,还包括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等方面。
同日,港交所刊发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建议设立新渠道,让特专科技公司可于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公众咨询期将于2022年12月18日结束)。
根据港交所文件,新规则将适用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咨询文件的主要建议包括4方面:一,商业化收益门槛:已商业化公司的定义为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的公司。二,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三,研发:所有申请人均须于上市前已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须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四,未商业化公司的额外规定:申请人须证明及于上市文件中披露达至商业化收益门槛的可信路径;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包括预期首次公开招股所得款项),足可应付未来至少12个月所需开支(须主要包括一般、行政及营运开支以及研发开支)的至少125%。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连接资本与机遇是香港交易所的核心战略,为此我们致力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新建议将增加香港上市公司种类,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可进入这个具备深度和流动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
欧冠升说:“正如《上市规则》增设生物科技章节后造就了香港的医疗保健融资生态圈,我们预期这次增设特专科技的新规定后,将有助推动区内以至其他地方在这五个前沿行业(例如绿色科技)的人才和投资金额增长。”
在建议制度下,特专科技公司将分为已商业化公司2及未商业化公司3两大类,其中未商业化公司因为风险较高,规定也较为严格。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表示:“在制定有关建议时,我们考虑了特专科技公司的特点,特别是科技在有关公司业务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以及相对于其他上市申请人,这些公司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我们相信建议中的规定可在各方面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既能维持市场质素,亦能建立具商业可行性的新上市章节,配合新一代领先企业的集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在10月19日还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中表示,2022年第三季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回暖,期内共有29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535亿元,是2022年上半年集资额的两倍多;2022年首三季合计新股总数共56只,集资额共732亿元。
相关文章:
- 董事长丛中不再“一肩挑”,陶志军新任中航证券总经理
- 二季度液态奶销量下滑,对伊利意味着什么?
- 一图看懂小米Q3财报:营收705亿元,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5.7%
- Rivian员工投诉生产过程存在安全违规行为
- 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出炉!需符合7项条件,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产品
- 重磅回应!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严把市场准入关
- 12月16日上映,《阿凡达2》来了,影院沸腾!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优先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金融风险 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化
- 快讯:港股恒指低开0.17%碧桂园涨3.6% 旭辉控股涨近7%
- 防止不当利益输送和监管套利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标准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