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投资骗局?多部门提示:不要轻信不明信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人民银行、何避银保监会、免投明信证监会、资骗国家网信办于8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局多会上,部门不轻多部门相关消保人士支招金融消费者如何避免各类投资骗局。提示
人民银行消保局局长余文建在会上建议,信不息投资者要做到“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何避
余文建介绍,免投明信“一看”是资骗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二问”是局多当遇到金融疑问时,一定要问正规的部门不轻金融机构或者问金融监管部门。“三查”指的提示是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格执照,查金融产品是信不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何避否违法违规。“四不要”则指的是不要轻信不明讯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的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提醒过广大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关于金融产品的查询方式,余文建指出,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线上就有不少便利的金融产品查询渠道。例如,通过中国理财网可以查询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通过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页面可以查询各类基金管理机构及产品的基本信息。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可以查询相关保险产品信息等等。
证监会投保局林丽霞在会上表示,目前,“炒小”“炒差”等非理性投资现象依旧存在,在上市公司多次提示退市风险后,仍有一些中小投资者大量买入其股票,最终遭受财产损失。为此,证监会制作了退市规则解读、典型案例讲解、风险警示、理性投资教育等基础材料。
“对投资者参与诉讼的积极性和维权能力不高,对诉讼等维权途径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等现实情况,证监会制作了退市相关的投资者权益制度解读和案例介绍基础材料。”林丽霞表示,并以上述标准化、规范化的投资者教育材料为基础,组织市场主体加工制作了通俗易懂、形式多样、面向不同投资者群体的投教产品。
林丽霞提示,在常态化退市背景下,更应秉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关注风险警示信息,自觉远离“炒小”“炒差”“跟风买卖”等投机行为,如果投资者因相关证券违法行为遭受损失,可以依法维权,积极寻求赔偿救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叶猛:工业软件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九龙仓集团: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100%
- 万亿级公募基金官宣新董事长上任!新“掌门”如何带领公司乘风破浪?
- 北京将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等高耗水服务业发展
- 游戏工委报告: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 央行: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150家
- 9家“掌门人”换代,8位行长更迭!五成国有行背景,“70后”渐成中流砥柱
- 输华牛肉中检出莱克多巴胺 海关总署对美国1家企业采取暂停进口措施
- 直击北京银行三季报业绩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如何?房地产风险敞口表现如何?
- 德意志银行警告成本上升 关键盈利目标越来越难实现